螢光覃觀後謝謝燕子寄給我螢光覃,第一次,我看到很奇特的覃類植物,心裡好感動,不過我卻完全陌生於這樣的菇,打上螢光覃,可是沒有完整的資料,所以還是跟燕子問,ㄟ,他一搜尋就有了,哈哈同個地方,卻得到不一樣的結果,這真是用心的與否的問題了。早在西元前三八二年時,亞理斯多德便發現有些植物會發出綠色的螢光,一直到了十九世紀,才獲得證實,原來是附生在樹上的真菌。在世界上,已經有記錄的發光真菌,共有九屬四十二種,只是台灣一直未針對發光植物進行研究。論語學而篇,學而實習之,不亦樂乎!真的是這樣的,當我看到這樣感動的畫面,我真的就想,我怎麼不知道還有這樣的東西呢?找不到資料又令我難過,今,知悉後,有種釋放的快感,哇世界珍奇妙,活到老學到老,無怪乎論語編纂者,要將學而篇列為第一部。現今知道,至少有皮傘、叢傘絲牛肝菌、黃緣螢光小菇、螢光菌四種發光菇蕈,但植物學者研判,台灣地區會發光的真菌,可能不止四種,只是未進行有系統的分類 調查與記錄,筆者就曾見過一種絕對寄生的發光真菌,未記載在任何文獻中,卻以菌絲的型態寄生於芒草中,只要割開芒草,便看到菌絲發出綠色螢光。可惜的是, 筆者一直無法自芒草中分離出該真菌,更別提鑑定了。 螢光小菇( Mycena chlorophos ),其屬名在希臘文中,意思是(綠色的燈),美錫尼( Mycena )是西元前十五世紀時相當繁華的古希臘城市,據說是在特洛依戰爭時,阿格麥穆隆王的宮殿裡也擺著這樣淡綠色的燈,發現這種真菌並將之命名的希臘學者,遙想 著古代希臘宮殿裡的種種風情,將這美麗的真菌取了如此羅曼蒂克的名字。早期在北美洲的居民,稱呼這些發光的真菌為「 jack-o-lantern 」或是「 foxfire 」,意即「鬼火」或是「狐火」的意思;在日本則稱之為「夜光茸」,在八丈島的鳳凰木或是小笠原諸島的竹林中出現,在多雨的季節,小笠原當地甚至推出「 green-pepe 夜晚之旅」( green-pepe 為當地稱呼夜光茸用語),專門為觀光客推出的旅遊行程,還頗受好評。 紅色部份為奇摩知識的資料,更詳細資料請參考網址如下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?qid=1205072004498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